津輕三味線
制筆粉專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g/kinmenpen/
過去
三味線,據稱最早是從波斯發源,一支往印度傳變成西塔琴、再到中國變成三弦、然後是傳到沖繩的三線、最後傳到日本本土變成三味線;另一支則是往歐洲傳去變成了吉他與其他西洋弦樂器。所以,它跟吉他、西塔琴等這些遠親一樣,屬於魯特琴(Lute)的一種,也就是將棹(さお,sao,中文:桿、琴把)插入胴(どう,dou,中文:琴身、琴箱)中,繃上弦的弦樂器。(三味線構造圖)至於三味線的演變,係在16世紀末傳入位於大阪的堺市時,由稱為「當道座」的盲人演奏者把原來彈奏三弦所用的義甲,改為類似平家琵琶所用、銀杏葉狀的撥(ばち,bachi,中文:撥子)。此外,他們也帶入琵琶較有張力的表現手法,使原本較為纖細的三味線奏法變得更為豐富且具戲劇性。
津輕三味線是三味線的一種,源自於古名稱為「津輕」的日本青森縣,它也是三味線家族裡面,最晚發展的一支。津輕三味線樂曲的發展,一般咸認為是由新潟地區的瞽女(ごぜ,goze,挨家挨戶獻唱歌謠換取溫飽之眼盲女性),循著北前船(江戶時代連結東北、北海道等港口,與瀨戶內海、大坂等地間的航線)的行駛傳到津輕地方去的。
根據大條和雄的考證,江戶末期,津輕金木町的一位名為「仁太坊(にたぼう,nitaboh),1857~1928」的盲人演奏家,改良瞽女所彈奏的三味線成為太棹(ふとざお,futozao,中文:粗桿)形式。此外,以往一般的三味線演奏方法是以撥子撥動琴弦發出聲響,仁太坊卻獨創以撥子敲擊琴面的方式,發出"啪"的獨特音色,稱為「叩き(tataki)奏法」,形成了今日津輕三味線的原貌。因此,仁太坊被譽為津輕三味線的始祖,他生長的金木町,也被稱為「津輕三味線發祥之地」。
未來
這裡,您可以身歷其境,稍微實際體驗津輕三味線彈奏,當然,您不必穿和服,(我們也沒有和服) 。有的是,王老師的接觸津輕三味線的經歷,及台灣目前彈奏津輕三味線的生態。
等您大致了解了甚麼是津輕三味線,您再決定要不要繼續往前探究津輕三味線的魅力。
沒有時間約束。愛聊甚麼就聊甚麼,渴了,會泡茶潤喉,餓了,備有小點心。